2013年2月16日 星期六

七樣羹


潮州地區有個傳統習慣,每逢正月初七家家戶戶都會吃“七樣羹”,即七種蔬菜一起煮,寓意『七樣羹,食了變後生』,食了變年輕的意思。

吃“七樣羹”始于晉時,《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晉時,南人以七樣菜爲羹”,這是關於“七樣羹”的最早記錄。可見這種習俗是從中原地區傳到潮汕的。而今歷經千多年,“七樣羹”的名字沒有變動,而在中原這種習俗早已隨時代的變遷而湮沒了,惟獨潮汕文化仍然固守著這久遠的文明。

民間還流傳著“七樣羹,七樣羹,大人吃了變後生,奴仔吃了變紅芽(面色紅潤),姿娘仔吃了如抛(朵)花”(大人吃了越年輕,小孩吃了面色紅潤,姑娘吃了像朵花)的非常押韻的俗語。

“愈食愈後生”(潮語)——意思爲越吃越年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