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2日 星期六

2008年11月21日 星期五

我是“矮”姑姑

10歲大的侄女,有一天和我一起步行時,突然放慢腳步,然後很嚴肅的看着我,對我說姑姑妳還不長高,就嬉皮笑臉的接下去:“就要變成“矮”姑姑了!”

侄女說完這句話後,我也察覺這小瓜真的長高了,幾乎有我這樣高,難怪早前學校籃球隊老師叫她加入籃球隊。




看着手腳長長的她,真的覺得時間過得很快,當年呀呀學語的她,開學已是五年級的學生了。想起從小就過動的她常惹事闖禍,每次挨罵後,我都會靠近她問她要不要談談的情景。





如今長大後的她也有樣學樣,有什麼疑問或有所要求時,挑皮的她都會出奇不意的跟我說:“姑姑過來,我們談談一下!”然後就飛快的將還沒有從驚訝中回過神來的我“騎劫”到角落。

教導一個過動兒真的很不容易,媽媽及哥哥嫂嫂更是費盡心思的去教導她,大家都對別人的投訴麻木了,可能皇天不負有心人吧,今年開始終見到曙光,希望她能繼續的努力,將自己變得更好!

2008年11月18日 星期二

朋友,一路順風!

8 年前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了一個來自印尼的工程師家庭。這8 年來大家都保持良好的聯系,今天對方因約滿要回鄉了,所以我一早就和“師父”一起去送行。

在車上,“師父”告訴我,因對方一家五口返鄉後,都不知何時才能再度相聚,她為此而徹夜難眠。

我也有同感,這次的別離,真的不知何時何日才能再度相聚了。以前曾經有人告訴我,朋友是自己找回來的異姓家人,因見慣了,一旦分離時,真的會有點不習慣,但沒有今日的離別,那有他日的相聚!

在他們一家五口臨上巴士前往機場前,我匆匆為他們和“師父”拍了張照片,希望下次前往印尼雅加達時,親自將照片送給他們!









多年前,曾結伴同往昆侖浪和極樂洞





大家一起相聚慶生!


2008年11月16日 星期日

2008年11月15日 星期六

美麗的朱槿

美麗的朱槿,但這款卻不是大紅花國度的國花,大紅花國度的國花是紅色的朱槿。大紅花於1960年7月28日正式成為馬來亞的國花,而其
花語是纖細美、體貼之美、永保清新之美。

朱槿是一種屬於錦葵科木槿屬的常綠灌木,又稱赤槿、日及、扶桑、佛桑、紅扶桑、紅木槿、桑槿、火紅花、照殿紅、赤槿、宋槿、照殿紅、二紅花、花上花、土紅花、假牡丹,因原產於中國南部,故又名中國薔薇,英文稱之Rose of China或Hibiscus。


朱槿在古代就是一種受歡迎的觀賞性植物,原產地中國在西晉時期的一本著作《南方草木狀》中就已出現朱槿的記載。現在全世界,尤其是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多有種植。


朱槿是現代稱此類植物的中文名,而在中國古代,衹有開紅色花者才叫朱槿,此名最早出現於西晉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狀》中、明代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晚清屈大均所著的《廣東新語》也出現此名。


Hibiscus的字源Hibis原為埃及神祇名,今日被用為植物分類學錦葵科木槿屬的屬名,源自西元77年,一位希臘軍醫狄歐斯科里德斯(Dioscorides)奉羅馬皇帝尼祿之命,在地中海一帶尋訪藥用植物,並編成《論藥物De Materia Medica》醫書,他被尊稱為藥物學之父,該書詳細描述600餘種醫藥用植物的特性,他以希臘字「Hibiskos」替沼澤錦葵(marsh mallow)命名,這是一種與現今Hibiscus同為錦葵(Malvaceae)科近親的植物,常作為芳香療法的原料,又稱為藥蜀葵。

1735年瑞典的植物學家卡洛斯.林奈(Carolus Linnaeus)博士鑑定沼澤錦葵的特徵認為應分類於蜀葵(Althaea)屬植物較為妥適,於是捨棄原來的「Hibiskos」不用,將沼澤錦葵重新用拉丁文二名法命名為(Althaea officinalis L.),兩年後,林奈於1737年替沼澤錦葵的親戚木槿屬植物命名,重新再啟用「Hibiskos」為其命名「Hibiscus」,也代表「Hibiskos」古字由原來的種名升格為屬名「Hibiscus」,嗣後,「Hibiscus」一字應專指錦葵科木槿屬的植物,惟原屬於木槿屬的朱槿,因雜交的新品種繁多(2007年已註冊已有8,726種),一般人經常有機會接觸,今日遂普遍以「Hibiscus」一字泛指朱槿了。

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

“馬來西亞之蛙”

今天我在上網聊天時,突然看到奇怪的字眼“Malaysia's frog”,起初還以為朋友輸錯訊息,所以就沒有多加理會,但對方過後陸續的輸入相同的字眼,因此我就好奇的問這位朋友,是不是在叫我!?

對方竟答“don't you”,然後一口氣將把我冠為“馬來西亞之蛙”的罪狀列出來。

哈!哈!所以說不可以得罪女人,不同國度的女人也一樣,但她可真不是“盖”的,連井底之蛙這句成語都懂,還把我變成了“馬來西亞之蛙”。

我不介意變成“馬來西亞之蛙”,但希望她盡快消氣,gomenasai for everything!

2008年11月11日 星期二

1111

11月11日光棍節

1.11是小光棍節,11.1是中光棍節,11.11是大光棍節

光棍節的來歷,一直是個迷,有各種各樣的猜測和說法。但是,其實那些流傳都是錯誤的。光棍節真正的來歷,知道的人非常少。

光棍節的由來一:神話篇

據說這個節起源於800多年前,也就是1111年11月11日,那天光棍達到和創紀錄的8條。

其實,設立這個節是上帝的意思。耶穌誕生那天,也就是公元1年1月1日,第一個光棍誕生了(耶穌到底是不是光棍啊)。此後每年的這一天都成為一些光棍紀念的日子,可是真正成為節日,則是1000多年以後的1111年11月11日。其實,說耶穌是第一光棍,並不是說在他之前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光棍。那樣的話,當時的這個世界豈不成了人間樂土了嗎?那上帝也就不用派耶穌來拯救人類了。只不過耶穌成了最有名的光棍。其實舉個不恰當的比喻,總統的夫人不是叫第一夫人嗎?那並不是說在她這前就沒有夫人了。這麼說大家就明白了吧?

光棍節的由來二:校園篇

十一月十一日,是年輕人的一個另類節日,因為這一天的日期裏面有連續四個「一」的緣故,這個日子便被定為「光棍節」。

「光棍節」,既非「土節」又非「洋節」,乃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誕生於南京高校,是校園趣味文化的代表產品之一。隨著一批批學子告別校園,近兩年「光棍節」的氣氛,竟然漸漸向社會彌散,如今,也已經成為南京年輕人的一個特別日子。這兩天,記者發現網絡社區「西祠胡同」上,有關「光棍節」聚會的消息漸漸增多,雖然主體活動依舊是飯局,但強調「AA制」似乎成為這個節日個性獨立、彼此尊重的一個標幟。南京長江花園附近的茶餐廳浦菲站,十一日全天的包房早早被預訂出去了,據說是七、八位年輕人要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進行一次「相親式聚會」。

據說,《單身情歌》將成為這天的熱門歌曲,在「光棍節」,借這首歌唱出「找一個最愛的深愛的想愛的親愛的人來告別單身」,這唱詞,其實也是年輕人的愛情宣言。「光棍節」的熱鬧聚會是都市年輕人渴望愛情的一種熾烈表達。

因為「單身」而誕生了一個特別紀念日,不過也有一些年輕人愛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裏結婚。南京的媒體從業人員小虞在十一月十一日結婚。他說選擇這一天,首先取意於一心一意、一生一世的喻意;其次,從單身到結婚,算是走過了起步階段。而在喜帖發出後,小虞身邊的朋友紛紛打來電話提醒說這天是「光棍節」呀,他聽後不僅不改期,反而覺得更有意思,因為他是在這個特別的日子結束單身,便更有紀念意義了。

光棍節的由來三:博彩篇

傳說中,有四個男人,當然都是光棍,也就是沒老婆沒女朋友沒情人也沒某某伴侶的那種。他們聚在一起搓麻將。從上午11點打到晚上11點。輸贏倒是次要的,奇怪的是,搓麻過程中,不論是誰和牌,自摸或者接炮,都是和四條。於是自始至終,都在,四條,四條,四條。最後有輸得多的人火了,拍桌子說,四條四條,四條什麼啊?另外三個說,四條就四條,還四條什麼。

四條什麼?這本來不算個問題,麻將牌裏,四條就是四條,沒有四條什麼的說話。不過,打完麻將,他們一起去沖澡,把衣服褲子一脫,答案很快就出來了。輸錢的那個人,十分興奮,邊沖水邊歡呼,我知道四條什麼了,我知道四條什麼了!

後來,這四個光棍為了紀念終於知道四條是什麼,特把這個設為光棍節。事有湊巧,這天剛好是11月11日,日曆上,剛剛好,不多不少,也就是四條……

這是另一篇光棍節由來的故事

傳說公元三世紀時,古羅馬有一位暴君叫克勞多斯(Mala jisi)。離暴君的宮殿不遠,有一座非常漂亮的破廟,修士瓦倫丁(Luosiding)就住在這裏。羅馬人非常崇敬他,不論男女老幼,貧富貴賤,人們總會群集在他的周圍,在祭壇的熊熊聖火前,聆聽瓦倫丁的祈禱。

這一時代,古羅馬的戰事一直連綿不斷,暴君克勞多斯徵召了大批公民前往戰場。為了保證人們忠於戰爭,他下令人們禁止於此時結婚,甚至連已訂了婚的人也要馬上解除婚約。許多年輕人就這樣告別愛人走向戰場。

瓦倫丁對克勞多斯的虐行感到非常難過。當一對情侶來到神廟請求他的幫助時,瓦倫丁在神聖的祭壇前為他們悄悄地舉行了婚禮。人們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人來到這裏,在瓦倫丁的幫助下結成伴侶。消息終於傳到了克勞多斯的耳裏,他暴跳如雷,命令士兵們沖進神廟,將瓦倫丁從一對正在舉行婚禮的新人身旁拖走,投入地牢。

公元270年的11月11日,瓦倫丁在地牢裏受盡折磨而死。悲傷的朋友們將他安葬於聖普拉教堂。為了紀念瓦倫丁,後來的人們把這一天作為「光棍節」。

這都是互聯網上的資訊,而對我而言,理他的,我喜歡,我慶祝,就這樣多!

2008年11月10日 星期一

菩提達摩

數天前,我去晨運時,發現有人將一尊手工蠻不錯的達摩像丟棄在住家附近觀音廟的小花園處。




因覺得可惜,所以一時手多,就叫觀音廟的看守人協助將這尊廷重的達摩像擺好供人欣賞,豈料卻因而連累到看守人遭神廟理事責罵。

對方雖沒有說出口,但我相信是因達摩像托空缽的因素,過後廟方就將這尊達摩像放進儲藏室,而我也是在事後才知道此事。




知道後,我就立刻去找神廟看守人,一方面是向他道歉,另一方面就要求將這達摩像拿回家。對方聽後也很爽快的答應給我,還幫我抬上車,我也因此給了他10令吉的小費。




拿回家後,我仔細的欣賞這尊達摩像,並發現手工確實非常的精細,而達摩像的造型是坐在枯萎的老樹內,老樹的右側還有一個小洞;達摩則閉目養神,手中則托著一個空缽子,滿臉腮絡鬚,栩栩如生。 




第二天早上,當我晨運回來時發現達摩的缽子竟會“發光” ,而關鍵就是在那樹洞,從樹洞透進的晨光光線剛好就是落在缽子上,因而就讓人覺得缽子發光了,煞是好看,同時更令我愛不釋手。


達摩,全稱菩提達摩,在中國史實上,是活躍於六世紀的南北朝時代的外國僧侶。但是隨著歷代的僧傳、語錄、燈綠等撰述人的任意增添附會,達摩不但成為印度西天二十八祖的最後一祖、中國禪宗的初祖,而且深具神異能力,口中常出玄妙禪語。到了十世紀左右,所有屬於達摩的傳說事蹟,已幾近完成。宋初《景德傳燈錄》的登錄入藏,達摩的傳記也成為定論。


至於圖像,雖早在八世紀的盛唐,已有達摩像的創作,不過外形上和一般羅漢、比丘沒有多大差別,直到南宋以後隨著禪餘水墨畫的興起,各式的達摩圖像便不斷出現,那種頭戴風帽、雙目炯然、額頭高廣、腮絡鬚、大耳環環的梵僧模樣,便成了達摩祖師的特殊標記了。






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

time out of mind

我完全沒有記憶這張照片是何時拍的,但這是我的第一張家庭照,在外公牙科店外拍,是在1976年之前,因為當年妹妹還沒有出生,所以少了她。

2008年11月6日 星期四

愛上花

每天約6 點就跳起床去晨運的我,近來卻常遲到,有時來到辦事處時,主任就坐在他的房間裡了,這種情況以前並不常見。

哈!哈!其實我仍然每天一早就爬起來,只是每次晨運後回到家時,卻不由自主的被院子內的富貴花苗吸引住了,每早都蹲在花苗前,仔細的檢查我的“富貴花寶寶”。




細看它們有長高了嗎,看看這些“小蘿蔔”有長肥了嗎,有足夠的養份水份嗎,有時只要發現其中一株長多一片小葉,也讓我雀躍萬分,所以常一蹲下來,就忘了時間,因此常誤時了!




我一再的提醒自己要準時上班,但每次只要停下來看看,就忘我了。

這種感覺就像以前嫂嫂或妹妹生小孩時,我都會拿長假去探她們和寶寶們,每天早上一起床,我就會第一時間跑過去看小寶寶,只要看到小寶寶微開眼睛看著我,伸伸懶腰的可愛樣子,都讓我欣喜不已。


但,這一切只在假期結束後,我的生活就恢復正常;然而如今這些“富貴花寶寶”卻生長在我的家中,我一進一出都會看到它們,從萌芽至今已將近一個月,但我還無法“戒掉”這個癮。

今天我終忍著不去看它們,希望能準時上班,但又被我發現早前“師父”送給我的“富貴花”又二度開花,所以我又很自然的蹲了下去,結果又遲了!

我再次對自己說,明天不會了,我要準時上班!!!




2008年11月2日 星期日

欺負人的母女

妹妹的女兒在約2 、3 歲時,每次來我家半夜起床要喝奶時,竟不是叫她媽媽,而是跑來我的床邊推醒我,然後說:“姨姨,我要喝nannan!”

此舉讓我很不解,有一晚這小瓜再次推醒我時,我就帶她到妹妹的床邊,然後指著妹妹向小瓜說:“妳媽媽在這裡!?”

這小瓜竟答我:“我媽媽很辛苦的!”

言外之意是指我很清閒嗎?所以,我也很順口的答:“我也很辛苦的!”

豈料,這小瓜竟眼閃淚光的說:“姨姨,妳不能沖nannan給我嗎!?”

這時,小瓜“無良”的母親竟說:“姐,三更半夜不要弄哭小孩,快去沖牛奶!”

真是對欺人太甚的母女!